一、专业代码、名称
070202 应用物理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学科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应用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问题处理的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品德高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人格健全,身体健康;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问题模拟和进行物理计算的技能;
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认识物理学中从实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验的过程;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具备利用数学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物质结构的基本规律的能力;
具备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
掌握与应用物理学相关的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它们的应用前景;
具有团队合作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并要求在团队合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五、核心知识领域
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六、核心课程
力学(64学时)、热学(48学时)、光学(64学时)、电磁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64学时)、量子力学(64学时)、模拟电路(64学时)、数字电路(64学时)、固体物理学(64学时)、微电子学(64学时)。
七、主要实践性环节
军训、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八、学制及最低学分要求
基本修业年限4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其中必修课92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18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学分,实践环节33学分,弹性学分4学分。
九、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